• Slider
:::

防災防震宣導

  • 114/09/21,09:21,國家防災日演習『Earthquake Disaster Drill』
  • 『114 年國家防災日演習』地震速報演練,
  • 臨震應變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
  • 『Earthquake Disaster Drill』
學務處 魏毓瑩 - 教育宣導 | 2018-07-02 | 點閱數: 777

預防熱傷害之衛生教育宣導 
一、因應作為

(一)一般預防措施:

1 、保持涼爽: 穿著輕便、淺色、寬鬆、透氣的衣服;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、通風或有空 調之處;室內可加裝遮光裝置,避免陽光直接照射,並關掉非必要電器設 備,避免產生更多熱量。

2 、補充水分: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,應隨時補充水分,養成每天喝足白開水之習慣,並可 多吃蔬果;戶外工作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 2 至 4 杯( 1 杯為 240c.c.) 白開水;惟醫囑限制少量者,應與醫師確認應喝多少為宜。另應避免補充 太過冰冷之白開水,以及含酒精或大量糖分之飲料。

3 、戶外活動防護: 利用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、耳朵及脖子;選擇檢驗合格及適合臉 型之太陽眼鏡以保護眼睛,並穿著舒適之棉質衣服或防紫外線照射之功能 性衣服等,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衣服;外出前 20 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 SPF ( Sun Protection Factor )防曬係數 30 或更高防曬係數之防曬乳,並每 2 小 時補充 1 次,並自備水瓶定時喝水。

4 、提高警覺: 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學、同事之身體狀況,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,避 免中午高溫時段外出,如必須於室外移動,建議採必要防護措施,並注意 氣象局天氣預報,選擇氣溫較低之日期安排戶外活動。隨時了解室內溫度, 應檢查校內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。

(二)高危險群應加強防範: 高危險群人員(包含 65 歲以上長者、嬰幼兒、孕產婦、戶外工作者、密閉空間 工作者、運動員、慢性病患者、代謝疾病者、精神疾病患者、行動不便或生活 無法自理、服用特定藥物、肥胖者等)因生理機能、工作環境、運動及服用藥 物等因素,更易受到熱傷害,爰須加強注意環境溫度、身體狀況及補充水分等。

(三)緊急處置: 如出現體溫升高、皮膚乾熱變紅、心跳加速,以及嚴重者徵兆,如無法流汗、 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神智混亂、抽筋、昏迷等情形,應依「蔭涼」、 「脫衣」、「散熱」、「喝水」、「送醫」急救 5 步驟,自行或協助該員迅速 離開高溫環境,鬆脫衣物、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方式設法降低體溫,意識清 醒者給予加少許鹽之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,並儘快就醫。

二、相關預防資訊可逕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預防熱傷害傳播專區」下載參閱, 網址: 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440 ,內容如下:

(一)如需了解熱傷害產生、預防及處置完整資訊,可參閱預防熱傷害專文及「高溫? 熱傷害?你需要知道的事!」。

(二)預防措施宣導可運用「熱傷害自我保護懶人包」。

(三)緊急處置宣導可運用「熱傷害別來 急救 5 步驟懶人包」。 

:::

站內搜尋

霸凌申訴 7942042#102